当前位置: 首页知识加油站

RFID三个主要技术标准体系

2023-10-24 17:46:25

目前RFID存在三个主要的技术标准体系,总部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的Auto-ID Center(自动识别中心)、日本的Ubiquitous ID Center (泛在ID中心,UIC)和ISO标准体系。

EPC Global

EPC Global是由美国统一代码协会(UCC)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(EAN)于2003年9月共同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,其前身是1999年10月1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Auto-ID中心。 Auto-ID中心以创建“物联网”(Internet of Things)为使命,与众多成员企业共同制订一个统一的开放技术标准。旗下有沃尔玛集团、英国Tesco等100多家欧美的零售流通企业,同时有IBM、微软、飞利浦、Auto-IDLab等公司提供技术研究支持。 目前EPC Global已在加拿大、日本、中国等国建立了分支机构,专门负责EPC码段在这些国家的分配与管理、EPC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、EPC相关技术在本国的宣传普及以及推广应用等工作。 EPC Global“物联网”体系架构由EPC编码、EPC标签及读写器、EPC中间件、ONS服务器和EPCIS服务器等部分构成。

EPC赋予物品惟一的电子编码,其位长通常为64位或96位,也可扩展为256位。对不同的应用规定有不同的编码格式,主要存放企业代码、商品代码和序列号等。最新的GEN2标准的EPC编码可兼容多种编码。 EPC中间件对读取到的EPC编码进行过滤和容错等处理后,输入到企业的业务系统中。它通过定义与读写器的通用接口(API)实现与不同制造商的读写器兼容。 ONS服务器根据EPC编码及用户需求进行解析,以确定与EPC编码相关的信息存放在哪个EPCIS服务器上。 EPCIS服务器存储并提供与EPC相关的各种信息。这些信息通常以PML的格式存储,也可以存放于关系数据库中。

Ubiquitous ID

日本在电子标签方面的发展,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实时嵌入式系统TRON。T-Engine是其中核心的体系架构。在T-Engine论坛领导下,泛在ID中心于2003年3月成立,并得到日本政府经产省和总务省以及大企业的支持,目前包括微软、索尼、三菱、日立、日电、东芝、夏普、富士通、NTT DoCoMo、KDDI、J-Phone、伊藤忠、大日本印刷、凸版印刷、理光等重量级企业。 泛在ID中心的泛在识别技术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码(uCode)、信息系统服务器、泛在通信器和ucode解析服务器等四部分构成。 uCode采用128位记录信息,提供了340×1036编码空间,并可以以128位为单元进一步扩展至256、384或512位。uCode能包容现有编码体系的元编码设计,可以兼容多种编码,包括JAN、UPC、ISBN、IPv6地址,甚至电话号码。uCode标签具有多种形式,包括条码、射频标签、智能卡、有源芯片等。泛在ID中心把标签进行分类,设立了9个级别的不同认证标准。 信息系统服务器存储并提供与ucode相关的各种信息。 uCode解析服务器确定与uCode相关的信息存放在哪个信息系统服务器上。uCode解析服务器的通信协议为uCodeRP和eTP,其中eTP是基于eTron(PKI)的密码认证通信协议。 泛在通信器主要由IC标签、标签读写器和无线广域通信设备等部分构成,用来把读到的uCode送至uCode解析服务器,并从信息系统服务器获得有关信息。

ISO标准体系

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以及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如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、国际电信联盟(ITU)等是RFID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机构。大部分RFID标准都是由ISO(或与IEC联合组成)的技术委员会(TC)或分技术委员会(SC)制定的。

 

相关产品

页面导航

热门新闻